、核心团队成员赵法箴。院士,中国水产科学讲究院黄海水产研宄所名誉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顾问,农业部渔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海洋规划专家咨询评估委员会委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曾任农业部海水增养殖病害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水资源研究开发保护专家组成员,海洋高技术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参与了中国次人工培育出中国对虾苗并养成,相继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越冬成功。60年代初参与了中国次完成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为对虾全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参与研究小面积对虾养殖示范试验获得成功,同时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养殖对虾研究成,为中国的对虾养殖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系列对虾养殖高产试验和开发饵料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主持攻关项目“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研宄项目,创立了高效、稳定可以有计划大批量生产苗种的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体系,使我国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高的第养虾大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获1985年科技进步等奖、 1988年知识产权组织金奖;“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研究”获1987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以来,主持完成“中国对虾养殖综合防病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先水平:近年来,支持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并已通过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成为我国第个人工选育的海水养殖动物良品种:2000年以来,指导完成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对虾工厂化养殖与质量控制技术与示范”项目及“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课题和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中国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等研究.推动了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为保持我国第—养殖大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撰有论著70余篇.主要有《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试验》等。1986年被授予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授予“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工程奖,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荣誉称号。


二、核心团队成员-陈松林,男,56岁,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主任,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域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兼任国际刊物Marine Biotechnology和Scientific编委,《水产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从事海水鱼类因资源发掘和基因组育种等研究工作,包括海水鱼类基因组学和基因资源发掘、性别控制和细胞工程育种 、全基因组选择和高产抗病良种培育、基因组编辑育种、细胞培养、精子冷冻保存及精子库建立与应用等研究方向。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课题、973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山东省农业良种重点项目子课题等级和省部级课题30多项。主持完成的“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和“海水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及种质创制技术建立与应用”成果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获国际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另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奖3项和二等奖5项(排名1)。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国际“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山东省和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等10项多项目荣誉称号。发布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作者或者通讯作家在Nature Genetics和Genome Research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150多篇:以第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主编初版专著3部。


三、棱心团队成员李健。1961年10月生,博士,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水健康养殖研究,主持“863”计划、虾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课题。选育出多个虾蟹新品种,建立了池塘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养硝等健康养殖模式,系统开展了海水养殖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提出药物安全使用与戡尉残留控制方案。研究成果获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研究生60余名。现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等。获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称号。


四、核心团队成员曲克明。男,1964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环境室主任。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工厂化养殖和水处理技术,以及养殖环境化与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多项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科技支撑课题、科技部农业科技成采转化资金等项目课题,目前主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在海水分析、养殖水体污染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渔业环境生态化技术、海湾系统养殖容量研究、工程化养殖与水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次(列12),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等奖1次(列2).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次(列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等奖1次(列2)二等奖二次(列1、5)、三等奖二次(6、7)。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作者36篇,通讯作者25篇,出版专著3部。2008年被辽宁省4厅局联合授予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先进个人证书,2008年被连云港市科委授予“百名教授科教兴村白村小康工程活动”聘书,2009年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颁发“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先进个人证书,2010年被天津市农委评为科技合作


五、核心团队成员-朱建新。男,1966年12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室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河鲀鱼分会理事,浙江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室客座研究员,研究发方向是海水鱼、虾、贝类?种繁育与海水鱼类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与参加了科技攻关项目“渤海主要经济鱼类、梭子蟹、海蜇增殖技术研究”、“十五”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工厂化海水养殖成套设备与无公害养殖技术”、“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及科技部农业成功转化资金项目“节约型工厂化海水鱼类无公害养殖技术师范”等级科研项目13项、地方性科研项目与生产性项目36项。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38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获“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等奖、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青岛市科技进步等奖,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各项,研究的“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化技术”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秀产品奖。


六、核心团队成员-苏时萍,女,安徽省含山县人,致公党党员,博士,现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会员,安徽省水产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安徽省观赏鱼协会监事,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科研成果3项,发明专利2想,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


七、核心团队成员—李西雷。男,安徽阜南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讲师,中国水产学会挡水养殖分会委员,先后出差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5余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发明专利2项,发布相关学术论文10多篇。


八、核心团队成员-胡光春,高级经济师,安徽隆兴农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沿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农业开发和公司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突出的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技术团队成员从专业上具有关联性,而且势互补,具体表现在,团队核心成员中具有科学研究线工作人员,科研成果流,在确立企业发展方向和前景,新产品及新模式开发方面能提供强大支撑,保证团队项目保存在行业前沿,而在公司运营方面,团队核心成员具有丰富的公司运营经验,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因此,团队成员之间,在团队运营所需方面具有明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